军饷,有的甚至把自家的狗也安排进去吃军粮。
周鉴清理虚冒后,又裁减了老弱士兵五千余人。
都是些老得走路都困难的那种,别说护送漕粮了,一个老头还得两个青壮保护。
周鉴不仅查人,又开始查马。
漕兵中原有马匹数额六千匹,如今只剩下三千余匹。
究其原因,是军官可以借骑。
军官们总打着办公事的由头将马匹借走,借了就不想还了。
有的甚至打折将马匹买走,打骨折的那种。
所以漕营中马匹损失很大。
因此周鉴规定,公事可借马,但需有借有还,公事结束逾期不还者,罚款马价的三倍。
从此借马的军官少了,宁愿自己买马,也不想去借。
周鉴的行为,自然是得罪了那些老奸巨猾的军官。
有的不知好歹,竟暗中使坏。
周鉴正愁没人鸡用,他毫不客气的宰了他们,来个杀鸡儆猴。
余者将官们皆收敛起来,规规矩矩的听话。
对他们,周鉴恩威并施,只是普通治罪,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。
步入官场后,他才发现,有时候用人比杀人更容易解决问题。
并非每个当官的都是废物,能混到五六品以上的,没一个是蠢货。
大明的官场之所以乌烟瘴气,当官的之所以躺平,主要是因为环境被污染了。
再清廉再能干的官员,一旦进入官场大染缸,时间久了便会被污染。
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年贪官,用了残忍的的手段,仍没有杀绝贪官的原因。
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,碰过几次钉子后,害怕得罪人影响仕途,从而选择躺平。
周鉴要做的是,尽力去改变这种迟暮的官场环境。
好在史可法留下的底子不错,没有走到无可救药的地步。
史可法当漕运总督时,喜欢任用年轻有朝气的官员,周鉴觉得这法子挺好。
四万漕兵,经过清理后,只有三万多人。
周鉴从中挑选了一万适龄青壮编入营兵,称“漕营”。
余者两万余人仍为漕兵,专司运粮。
第85章 整军备战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